家长学校

区别约束和惩罚

2015-12-03 00:00:00

把约束和惩罚分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惩罚主要针对孩子本身,而约束着重于有效地改正孩子的行为。妈妈和爸爸商量事情,5岁的小丽走过来大声说话,要爸爸妈妈听她讲故事。爸爸妈妈向她解释他们有事情要商量,一会儿再听她讲。这时,小丽就开始大叫起来,使爸爸妈妈无法谈下去。只要爸爸妈妈一开始说话,小
丽就叫个不停。妈妈不得不扯着小丽的胳膊打了两下,然后把她拉到她自己屋子里。"你坐在你的屋子里,哪里也不许去。"
    
对于小丽的这种举动,父母应如何处理呢?显然我们不应该放纵我们的孩子肆意胡为,一味满足她的要求,养成她不尊重其他人的习惯。但用惩罚来改正小丽的行为,并非理想的方法。这里谈一下如何约束孩子而不用惩罚方法。约束孩子是通过给孩子讲清道理,设定行为界限并予以实施来教育孩子。每个人的行为都受到一定的行为规范的限制,不可以忽略其他人的利益而为所欲为。在上一例中假如换上种方式,和气地劝阻,讲清道理,是否有效果呢?让我们来看看换一种方式后果会怎样。
    小丽走过来大声说话,这时妈妈应该马上果断采取行动。她应该说:"对不起,小丽,我和爸爸商量事情你可不可以等一会儿。"如果小丽继续打断谈话,妈妈应耐心地对她说:"我讲过你应等我们商量完事情再来同我们讲,如果你同意这样做,可以在旁边听我们谈话,否则我要请你离开这间房子。"若小丽继续捣乱,妈妈应该把小丽拉到另外一间屋子,动作坚定,但不粗暴。
    她这样做意味着告诉小丽,她可以到其它房间继续大叫,但没有破坏妈妈爸爸谈话的权利,这样的话,妈妈就既不需要打小丽,也不需要发脾气。这样的结果是小丽被约束,而不是被惩罚。5岁的孩子不喜欢被隔离起来,他们总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听懂。大人们的事他们总爱边玩、边听、边琢磨,他们想表示自己的存在,而且受到尊重,他们知道、听到所有的事情。但是如果孩子总是在打扰爸爸妈妈,不愿意遵守规范,让他们单独呆一会儿,隔离是最好的约束。这种对待孩子的方式使他们懂得自己的界限和尊重别人的权利。把约束和惩罚分开并不是件容易的事。惩罚主要针对孩子本身,而约束着重于有效地改正孩子的行为。有时我们发现孩子使得我们越来越气直到非惩罚他们不可,他们所有的行为确实促使我们想揍他们。这些挑衅的行为就是他们的目的,他们想以此来证实自己有能力激发家长进入权利竞争,或者是对某次他们认为"不公平"对待的报复。当我们真的生气了,而且不得不去惩罚他们时,我们中了他们的计策,帮助孩子们达到了他们的报复目的。孩子在内心里会说,你虽然把我打疼了,但是你生气了,我感到满足。这就是说,我们是人类,我们也会犯错误。时常我们忘掉自己的教育者的身份,完全以一个人的面貌出现,为了赢得眼前的胜利,发泄一番。这当然不是值得夸耀的事情,事后我们也会后悔,找出自己的不恰当的地方感到愧疚。然而任何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,我们应当有勇气承认这一点,甚至在孩子面前自嘲自解。这种对待错误的态度,也为孩子树立了榜样,赢得他们的信任。重要的是我们有能放弃自己做好父母的努力,我们应当鼓励自己──我虽然一时兴起,没有控制好自己,打了孩子。但我现在感觉好一些了,可以更理智地看待问题。我要振作起来,继续努力用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。

请关注“晋兴职校”微信公众号!

返回顶部